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

末世論發展的現代意義與反省

田立克認為初代教會排斥孟他努主義,造成四方面的影響,其中兩項為「教會漸漸喪失對終末(末世)的迫切期待」,及「教會對信徒的訓練與紀律逐漸弛緩」。擬就此兩項相關議題,提出個人反省。
1對末世的迫切期待
 ,當西方歷史的計年表臨近第一個一千年之際,整個歐洲都陷於一片末日前的恐慌中。,那時人們都很想知道確實的日期與時刻,有人認定世界末日將出現在999年最後一天的午夜時分。」

如果和剛過去的全球迎接千禧年的熱潮相比,顯然是極強烈的一項對比。當然在口耳間,仍然流傳著「2000年元旦是世界末日」的傳言,不過比起迎接千禧年,這實在是不足道也。筆者所接觸到之信徒中,對此熱潮或有加入者,或有謂之「世俗」,不屑一顧者,或有以平常心看待者。但是這不也正反映出基督徒群體對「基督再臨」的態度嗎?

「迫 切盼望基督再臨」目前在華人教會中,不見得受重視,甚至在偏靈恩派的系統中,特別是在經歷「一九九五預言」之後。再加上現在生活安定富裕、社會繁榮,與其 叫人迫切盼望基督再臨,倒不如迫切股市重登萬點。當「基督再臨」僅止於觀念,而不是一種生活態度時,具體的情形便是看重「即時性的公義彰顯」。看重公義彰 顯是對的,但是加上「即時性」,便反映出人將希望寄託於現時即刻的狀態改善,而對未來盼望的薄弱,使得信仰欠缺承載力,在豐年或許無礙,一旦荒年,這種信 仰恐怕難有作用。

末世論中的「已經」與「尚未」間的張力,的確是令信徒難以理解,不過這也正是信徒群體成為「末世群體」的關鍵。筆者認為特土良在此張力中的反省掙扎,頗值得當代信徒認真學習。
2生活紀律的再思
一般來說,華人教會的信徒生活紀律尚稱健全,一方面與固有價值文化有關,另一方面,律法主義尚有其影響力。然而,面對社會價值的多元化、後現代化,究竟這種榮景可以維持多久,實在值得信徒注意。

林 鴻信認為初期教會因為排斥孟他努主義的苦修禁慾,連帶對信徒也疏於約束,以致於信徒生活越來越鬆散。這明顯與當時「末世不再緊迫」的想法,及教會所處的社 會環境有關。當然現今社會環境中,法律與風俗仍對共同之生活紀律具有約束力,但其仍不免於被質疑「不合時宜」,甚至醞釀修法,將過去被視為犯罪行為予以 「除罪化」,例如:同性戀、通姦、等。事實上,不少信徒也自行為某些議題「除罪化」,例如:同性戀、婚外性行為、與未信者結婚、等。 當生活紀律建立在人為基礎,例如:法律、共同習慣、社會價值等,都將面臨此基礎被質疑,甚至崩解時,所帶來的危機。在前文中筆者曾提及保羅末世論中,亦具 有倫理生活的具體實踐,當信徒的生活紀律是以末世的「已經」與「尚未」的張力為基礎時,信徒的價值觀方能與價值變遷進行對話。當然過度實現的末世觀,不是 造成禁慾苦修,便是放縱情慾,如何在「已經」與「尚未」的緊張關係,建立紀律生活,值得深入探討。
3結論
在 此針對「對末世的熱切期待」與「生活紀律的再思」,表達個人的觀察與反省。在前項中,認為現今信徒普遍對「末世期待」僅止於觀念上,在生活態度上的落實仍 有待努力;在後項中,認為信徒生活紀律應朝向以「末世論為基礎的倫理學」邁進,否則面對價值多元化、後現代化的衝擊,勢必有其危機存在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