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

馬丁路德的上帝國類型:屬靈的國度

  目睹教會的腐敗及墮落,馬丁路德(Martin Luther)提出深刻的批判。制度化的教會並非全然以基督的名行事,而基督教的國家,其成員也並非是基督徒。於是路德提出二個國度的看法來修正教會與國家的腐化。
  奧古斯丁是以二種城市來區分被揀選者與未被揀選者,而路德是以二種國度來作區分。在1523年,寫給Saxony公爵約翰的論文「我們對世俗權威,應當順服到甚麼程度」,路德把世人分成二個團體:一是屬上帝國度(a kingdom of God)的團體,另一是世界國度的團體(a kingdom of the world)。上帝的國度是基督的信仰者,而世界的國度是非基督徒的。上帝設立了二個國度:一是靈性的,是基督以上帝的靈及話語來管轄;另一是暫時的,是國王以刀劍來統治。
  以羅馬教會來說,其問題關鍵是教權大於王權,是靈性的教會統轄著暫時的世界;以重洗派教會(Anabaptist)來說,他()們拒絕所有暫時性的世界。而路德是以二個國度來區分:非信徒生活在世界的國度,信徒是生活在兩個國度裡。不過,地上的國度是傾向於撒但的惡。
  1528年路德修正他的觀點,視地上的國度是上帝為人類所保存的地上生活。1532年在山上寶訓的註釋書中,路德進一步從二個國度概念提出基督徒二種身份學說。基督徒當他()在世俗領域行事時,他()是公民身份。由此推論,信徒的個人信仰生活是基督徒身份,臣屬基督;但以公共生活來說,信徒也是公民身份,他()們臣屬於地上君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