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基督的位格

基督的位格是和藹可親的,祂滿有一切的愛和美麗。祂是父上帝本體的真像,"……是父上帝本體的真像……"(來一3)。

  1、基督位格中的兩性。

1)我們要思想祂道成肉身的人性。瓦倫提尼安派者(The Valentinians)否定祂人性的存在,但是約翰福音一章14節,這麼說:"道成了肉身。"這裡說到,基督就是所應許的彌賽亞。基督取了人的身體,好為著人類犯罪的人性而受苦﹔並且"道成了肉身",透過祂人性這一面鏡子,我們能仰望上帝。

  為什麼基督被稱為道呢?

  因為道就是話,既然話語是用來闡釋我們心中的思念,並且表達我們心中的意念﹔照樣,耶穌基督向我們啟示了天父關乎我們救恩大事的心意(約一18)。基督若沒有道成肉身的人性,在我們看到上帝性時,我們就會因承擔不住,而滅亡了﹔但是透過基督的肉體,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瞻仰上帝。並且,基督取得了人的肉體,好讓祂得以經歷、曉得怎樣憐恤我們﹔祂知道什麼是虛弱、憂慮、被試探。"因為祂知道我們的本體……"(詩一O三14)。祂取得了我們的肉體,就像奧古斯丁所說的:"好使我們的人性因祂而得尊榮。"基督既取了我們的肉體,已將它高舉,擺在超過天使的地位上。

  (2)現在我們來思想基督的上帝性。基督可以很適當地被比擬成雅各在異象中所看見,從地到天的梯子(創廿八12)。基督的人性是被安置在地上的梯腳﹔祂的性就好像達到天上,天梯的頂端。既然基督的、人兩性,是我們信仰中偉大的教義。

知道亞利烏派者(Arians)、索西奴派者(Socinians),和愛賓派者(Ebionites)都想掠奪基督冠冕上最大的一顆珍珠,就是祂的性﹔但是《使徒信經》(Apostolical)、《尼西亞信經》(Nicene)、以及《阿他那修信經》(Athanasian)都肯定了基督的性。

聖經對於這一方面的教導是很清楚的。祂被稱為"全能的上帝"(賽九6),"因為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,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"(西二9)。祂與聖父在本性與本質上是相等的。他那修(Athanasius)、巴西流(Basil)、屈梭多模他們三人亦持同樣的看法。難道說,只有聖父是稱為全能的上帝嗎?照樣,基督也是那位全能的上帝。"全能者"(啟一8)。聖父被稱為鑑察人心的嗎?照樣,基督也是。"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"(約二25)。聖父是無所不在的嗎?照樣,基督也是。"除了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,沒有人升過天"(約三13)。當基督的人性在地上的時候,祂的上帝性也在天上,這就表示祂是無所不在的上帝。

  基督是永恆的嗎?

  基督是永在的父(賽九6),這個經文反駁了克林妥派(Cerinthian)的異端者,他們否定了基督性的先在(基督先前上帝性的存在),並且主張基督的存在是在童貞女瑪利亞懷孕之後才開始的。

  我們應該把屬上帝的敬拜,歸給三位一體中的第一位嗎?照樣,也應該要歸給基督(約五23)。"上帝的使者都要拜祂"(來一6)。

創造,難道不是專屬上帝的事嗎?這也是基督冠冕上的花朵。"萬有都是靠祂造的"(西一16)。

祈禱,難道不是應當歸給上帝的嗎?照樣,這也是歸給基督的。"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"(徒七59)。

仰賴和信靠難道僅僅只是歸給父上帝的嗎?這也是歸給基督的。"你信上帝,也當信我"(約十四1)。

基督必須是上帝,這不僅僅是祂的性可以因此保守著人性,不會在上帝的憤怒中沉淪,也讓祂所受之苦有價值和份量。

  因基督是上帝,祂的死和所受的苦難是有果效的。基督的血在徒二十28中被稱為上帝的血,因為那獻自己給上帝當作祭物的,是上帝,也同樣是人。對信徒而言,這是最穩妥、堅定不移的保障﹔是上帝被冒犯,並且也是上帝讓祂自己的公義得到滿足。因此基督的位格有、人兩性。

  2、我們要思想基督在一個位格中的兩性性和人性。"上帝在肉身顯現"(提前三16)。基督擁有一個雙重的本性:性和人性。然而,祂並沒有雙重的實存(存在)﹔這二性只成為一個基督。一株嫩枝可被接枝於其他樹上--好比一棵西洋梨樹被接枝到蘋果樹上﹔雖然它會結出不同之果子,但它卻是一棵樹﹔照樣,基督的人性被一種無可名狀的奧妙方式聯結在性(Godhead)上﹔雖然有兩性,但只有一個位格(person)。在基督裡的這二性的聯合,不是藉著本質上的改變,祂的性沒有改變成人性,祂的人性也沒有變成性﹔這二性也沒有因著聯合,而使得這兩性摻雜在一起,好像酒和水的摻混一樣﹔但基督的兩性卻仍然是清晰可分的,且不造成兩個可分辨的位格,卻是只有一個位格﹔基督的人性沒有成為上帝,但卻是與上帝合一的一位。

沒有留言: